2022-03-25 來源:新聞戰線官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弊鳛閲夷茉淳种鞴艿男袠I主流媒體,中國能源傳媒集團在“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這一全國“同題作文”中,發掘“能源通道”這一空間坐標,并賦予“行進式看中國”這一獨特的報道形式,在宏大主題宣傳中,不斷深化行業媒體定位,有力展示了行業媒體特色。
中國能源傳媒集團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國家能源局黨組要求,在策、采、編、發、推、評等全流程優化重大主題報道的精細化生產,策劃推出“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沿著能源通道看中國”大型融媒體報道。報道深入挖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秘訣,通過全國能源電力行業的縮微窗口,充分展示全國能源電力行業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思想自覺和實際行動;充分挖掘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密碼,通過能源電力行業的創新舉措,充分展示能源安全新戰略的創新活力和實踐偉力;深入挖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秘方,通過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集中展示全國能源電力行業利民惠民的時代精神和價值追求,大力唱響了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
2021年4月9日,中能傳媒“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沿著能源通道看中國”大型融媒體報道在浙江嘉興南湖畔啟動。
“沿著能源通道看中國”報道組共探訪11個省份,行程超萬公里;在中國電力報一版刊發27篇重點報道,中能傳媒“兩微一網”推出36期融媒體報道,其中9條微信閱讀量達到10萬+;學習強國等進行廣泛轉載,全網累計閱讀量達1060萬余次,為如何把重大主題打造成現象級融媒產品,如何以重大宣傳傳遞行業強音、生產精品內容,如何借重要節點創新實現精準傳播、深化融媒變革,提供了有益啟示。
把握能源發展脈動,在重大主題中展現行業特色,實現“全景式”報道
慶祝建黨百年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如何展示歷史偉業、展現百年風華,生動鮮活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奇跡故事,講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壯舉,講好各行各業的獨特作用,考驗著各大媒體新時代話語體系構建的能力和水平。媒體融合的深入發展和媒體格局的深刻變化,對主題報道活動從策劃組織到報道形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
“沿著能源通道看中國”是近年來中能傳媒策劃推出的報道范圍最廣、行走里程最遠、采訪時間最長的一次大型融媒體報道活動。報道以西電東送等跨省跨區重要能源通道為空間坐標,以黨領導的能源電力工業百年發展史為時間軸,將能源電力史與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重大事件或重大決策發生地相結合,與習近平總書記關心考察過的能源項目有機銜接,串聯起建黨百年歷史中的能源時刻。
第一座由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的水電站——洞窩水電站的誕生故事,中國革命重要策源地安徽金寨“光伏生金”的脫貧故事,轉折之城貴州遵義的花茂村從“荒茅田”到“花繁葉茂”的生態村的發展故事,西部超大型城市四川成都探索“碳達峰、碳中和”的創新故事……一個個故事記錄了百年的能源發展飛躍,生動展現了能源工業發展為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帶來的今昔巨變。
去年4月9日,中國能源傳媒集團“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沿著能源通道看中國”大型融媒體報道在浙江嘉興南湖畔啟動。數支融媒體小分隊在接到授旗后分赴各地,從紅船起航地出發,追尋紅色足跡,感悟精神偉力。中能傳媒融媒體報道團隊循著中國共產黨崢嶸百年的歷史征程、探訪我國骨干能源通道的重要交匯點,以“全景式”視野,將百姓吃、穿、住、行等生活中一個個清潔、高效、智能的用能場景作為切入口,運用客觀數據、應用實例、群眾感受,以小見大、以點見面,縱深展示能源行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舉足輕重的作用,生動彰顯能源大國、全面小康的偉大歷程:
——走進歷史深處,深情講述老故事、深入挖掘新故事,全面展現百年大黨的夢想與追求,突出展示能源行業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走進人民心間,充分反映能源行業始終把提高能源普惠水平作為檢驗能源改革發展成效的標準,聚焦發展造福人民的情懷與擔當;
——走進思想高地,廣泛弘揚各個歷史時期鑄就的偉大建黨精神,集中展現能源行業在黨的領導下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力量;
——走進奮斗一線,實景記錄“十四五”能源發展開局的新舉措新成效,有力凝聚能源行業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思想行動。
踐行“四力”要求,打造有思想、有溫度的“下沉式”融媒產品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新聞工作者要增強“四力”,即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為做好新聞輿論工作指明了正確方向。做好重大主題報道,扎實踐行“四力”要求尤為重要。只有行走在廣袤大地上,才能深刻感知到建黨百年的偉大成就,深入體會到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感,深切感受到古老大地上的蓬勃朝氣,從而將歷史、現實和未來貫通好,讓主題報道更具縱深感。
腳步與行業同行,筆尖與時代共進。中能傳媒幾十名融媒體記者深入浙江、江蘇、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北、貴州、重慶、四川、福建等地,走進我國骨干能源通道的重要交匯點,站在建黨百年的歷史節點上深情回望,用中華大地上的一個個能源故事,勾勒中國能源色彩,呈現巍巍中華的能源脈動,彰顯百年大黨的熠熠芳華。
在浙江,融媒體報道團隊循著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大地的足跡一路行走,在嘉興南湖紅船畔聆聽國家電網共產黨員服務隊生動演繹的“紅船精神”的新時代故事;在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的基層聯系點——杭州下姜村感受美美與共、各美其美的電氣化現代鄉村圖景;在“兩山”理念發源地——湖州安吉品嘗全電生產線精心炒制的白茶……《一葉紅船 一種信念 一生追尋》《山水自在 必有回音》等一批悅讀好文,因感知現場“情緒”而有“溫度”,因關注民生焦點而有“熱度”。
中能傳媒“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沿著能源通道看中國”大型融媒報道部分新媒體作品。
在江蘇,融媒體報道團隊沿著先輩們的紅色印記,從南京“京電號”挖掘電力工人支援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的歷史故事,到蘇州沙家浜吟唱蘆葦飄香、魚水深情的戰斗詩篇,從長江澎湃處的千噸級純電動貨輪翩然起航,到運河兩岸的百億級產值鄉村日新月異,注重在歷史的峰回路轉中,建立起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跨時空的對話,讓歷史映照現實,視野宏闊、立意高遠、切入精準,采寫了《大江奔流 航標永在》《蘆蕩火種 接續相傳》《民心所往 光明賡續》等一批優秀新聞作品。既有宏大敘事、也有細節講述,既有明暗交織、也有古今輝映。
在福建,融媒體報道團隊在閩西古田叩問初心、知所從來、明所將往,在寧德下黨鄉回味青山綠水中釀出的新味道,在武夷山記錄下“閩山閩水物華新”的變化縮影,用影像描摹八閩大地的百姓走向小康生活的堅實腳步,在筆端書寫國網福建電力共產黨員服務隊守護民生、服務經濟的擔當作為。
在湖南,融媒體報道團隊循著革命先烈的腳步,從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到秋收起義紀念館,溯源歷史、展現當下,將紅色歷史與能源發展相交融、革命精神與改革變遷相結合,用鏡頭記錄下當地百姓一步步走向小康生活的喜悅,用文字述說湖南能源人服務經濟發展、為人民美好生活保駕護航的故事。
……
從“變化”的能源嬗轉,看“不變”的為民初心,融媒體報道團隊著力描摹黨領導下的能源人薪火相傳的身影,透過能源英模人物反映時代風骨,引起情感共鳴,激發奮進力量。從精心策劃、新穎題材、生動文風,到對視頻技術的深入挖掘和靈活多樣的全媒呈現手段,融媒體報道團隊著力提升“四力”,不斷實踐“全程、全息、全員、全效”的全媒體傳播要求。
融合創新,實現“破圈式”傳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加快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p>
融合發展,“融”是關鍵,“合”是前提。在“沿著能源通道看中國”大型報道中,融媒體報道團隊持續提升內容質量,堅持全媒體傳播、報網微同發力,融合傳統媒體傳播特性和新興媒體傳播優勢,實現平臺“破圈”,切實增強宣傳報道的傳播力、影響力。幾十個中國電力報頭版的紙媒報道,全程播發短視頻產品,一系列動態海報和多地聯動直播等創新嘗試,微縮了中能傳媒近年來推進媒體融合的探索成果,踐行了移動傳播先行、多媒體各展所長的理念。
移動先行,從小切口看大發展
中能傳媒幾十名融媒體骨干記者深入城市鄉野一線采訪調研,100多位后方采編團隊支持配合,一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融媒產品在第一時間孕育成形,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動態海報、直播等融媒體形式,令中國能源故事有了更加蓬勃的傳播力。一葉紅船承載的一生追尋、渡江戰役第一船“京電號”的前世今生、讓城市更“聰明”的電力大數據、安吉電氣化的萬畝白茶園……這些報道選題切口小、內容清新活潑。3次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接見,10年間堅持“善小而為”的國網四川電力連心橋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劉源;13年不間斷向雪域高原輸送電力人才的國網常州供電援藏工作隊隊長陸斌;三代人堅守發電一線,傳頌革命故事,傳承革命精神的南京發電廠工人金緯……電力小人物見證時代大發展,各具特色的人物故事正是一頁頁電力發展史上的生動注腳?!栋岢雒篮眯律睢贰豆适吕锏睦钋f》《“大山的子孫喲,愛太陽嘍”》等融媒報道,采用當下流行的 Vlog形式,由記者出鏡解說,年輕化的表達、創新性的產品、科技感的體驗、強互動的黏著,使報道有看頭、有討論、有力量。不少融媒作品在中國電力報微信公眾號發布后,短短幾小時就收獲10萬+的點擊量。
多元生成,再造全流程分發機制
“沿著能源通道看中國”大型融媒報道推動快、融合深,在一體化全媒體調度機制下,堅持“宜報則報、宜網則網、宜微則微、宜云則云”,極大豐富了單條報道信息量,形成了“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差異表達、多平臺發布”的全媒體傳播體系,新聞生產發布傳播一體化程度和效率取得突破式提升。
在報紙端,注重發揮紙媒長于深度報道、平面表現力強等優勢,采用頭版與內版有效聯動,并在醒目位置配新媒體產品二維碼和精簡的圖文貼士。多地多場景聯動直播報道——《走進渡江戰役第一船“京電號”》創新制作了《你有一張船票待領取》預熱微信,將直播時間、觀看二維碼、報道主題等信息都在船票上加以體現,實現文字和視覺、線上和線下、報道和活動一體謀劃的全媒體運作方式,新穎亮眼、備受熱議。
打破壁壘,歷練融媒小組聯合作戰能力
要實現媒體深度融合,生產出高質量的融媒產品,歸根到底是人的融合。在這次重大主題報道中,中能傳媒黨委鼓勵強強聯合,根據報道需要自發組建融媒小組,形成了以領軍人才為核心,以報道項目為載體,跨部門、多兵種、機動式的多支優秀融媒體報道團隊。團隊打破部門、平臺壁壘,集文字、攝像、技術、剪輯、編輯等于一體,有項目任務時自發組合,任務完后自動解散,以靈活機動的組織模式極大提升了全媒體戰
以能源電力視角講好建黨百年故事,實現黨史學習教育方式創新
中能傳媒黨委將做好建黨百年宣傳報道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政治任務,作為加速推進媒體深度融合、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的重要契機,作為采編人員黨史學習教育和思想洗禮的寶貴實踐,策劃推出了“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沿著能源通道看中國”大型融媒體報道,以能源電力視角講好建黨百年故事,講好黨領導能源工業百年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故事。
中能傳媒“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沿著能源通道看中國”大型融媒報道在《中國電力報》刊發的部分版面。
參與“沿著能源通道看中國”宣傳報道策劃、采訪、編輯、刊發的過程,既是全體采編人員自覺加強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提高思想認識的過程,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要求的具體實踐。當融媒體團隊在行走中和歷史近距離接觸時,仿佛伸手就能觸摸到革命先輩留下的痕跡,對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悟。
中能傳媒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國家能源局黨組各項工作要求,將守正與創新有機結合,堅定不移地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奮力建設全國能源行業一流傳媒集團,爭創全國一流行業傳媒集團。
(作者系中國能源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樊劍英)